兩岸巧思 原作、數位雙合璧

眾所矚目的《富春山居圖》山、水如何合璧?昨日答案揭曉,兩卷畫作原件同時陳列於一個玻璃陳列櫃中,是為「合璧」。但為了盡可能重現360年前未遭焚毀的原貌,兩岸主辦單位也透過數位技術,把《無用師卷》、《剩山圖》的圖像結合成一體,供民眾揣摩遙想。

《剩山圖》和《無用師卷》如何同時呈現,才能完成「合璧」的期待與呈現各自最完整的面貌,考驗著故宮書畫處的布展智慧,曾經考慮過是否將題字的部分藏起,讓兩卷的畫面盡可能連接,但最後與浙江博物館溝通後,雙方認為,經過360年的分隔,不論是裝裱、各自的題跋,如《剩山圖》後期吳湖帆收藏時對此畫的說明註解,均呈現出各自獨立完整的訊息,為了讓這些珍貴的紀錄也能如實呈現在觀賞者面前,最後將兩卷畫作,同時陳列於長16公尺的透明玻璃櫃中,前為《剩山圖》,後為《無用師卷》,兩卷相隔約50公分。

為了讓觀賞者能夠想像原畫相連的情景,書畫處另行取兩畫相接處的畫面,製作成輸出字版加上說明註解,將兩卷的畫面銜接,完成另一種意義的「合璧」。

此外,這次展出除了黃公望的真跡外,另有臨仿本單元,從沈周的背臨版以及當時被乾隆誤認為真跡的《子明卷》,也都可想像出黃公望當年未斷的《富春山居圖》可能的原貌,以及各名家臨仿的詮釋。

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與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趙少華在參觀時,特別向故宮書畫處表達感謝之意,認為展場與內容規畫十分得宜,因為兩人都是第1次看《無用師卷》,端詳得十分仔細,甚至在進入下一個展區前,趙洪祝還不捨地問:「可以再看一次《無用師卷》嗎?」2011-06-02 旺報 【記者李怡芸/台北報導】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