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7.04 09:00【EZway生活報報╱記者高靜如╱綜合報導】
歐洲近期遭遇極端熱浪侵襲,多地氣溫突破攝氏40度,導致法國、瑞士部分核電廠因冷卻水過熱被迫降載或停機。學者指出,這並非核電專屬問題,火力發電也同樣仰賴冷卻水,一旦水溫過高,不僅影響發電效率,更可能對生態造成破壞。專家示警,這股高溫效應恐成常態,台灣面臨基載電力緊繃的情況下,風險不容忽視。
目前法國65%電力仰賴核能,全國擁有18座核電廠、57座核能機組,高溫導致部分機組停機。儘管法國供電仍有餘裕,對電網影響有限,但台灣情況不同,基載供電原已吃緊,面臨類似高溫情境時,不易選擇全數停機,僅能降載以應對。清大教授葉宗洸指出,台灣早有類似案例,曾因高溫排水導致海域魚種發生脊椎變形,顯示熱水排放已對生態構成壓力。
根據發電原理,核電與火力發電均須加熱水產生蒸汽推動發電機,而蒸汽經過冷凝器需冷卻再回收,冷卻系統多仰賴海水或河水。一旦環境水溫過高,將降低冷卻效率,進而影響發電運作。歐洲因應方式為暫停機組或降載,以降低高溫廢水排放對環境的衝擊。
葉宗洸指出,氣候變遷造成夏季高溫頻率提高,意即每年夏季恐將面臨電廠降載壓力。若未來此情況成為常態,等於台灣將需增建更多火力或核電機組以彌補降載缺口。他提醒,能源政策應未雨綢繆,不能只依賴既有機組超載運轉,否則未來一旦極端高溫發生,恐難以應付龐大用電需求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