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社論-政府可以幫鴻海做甚麼?

2017.05.30 04:10 am【工商時報╱主筆室】《原文網址》

代表鴻海集團出任日本夏普社長的戴正吳,日前談及鴻海在全球積極尋求投資機會,美國與日本政府都積極爭取,但是台灣政府的態度卻顯得「冷冰冰」。戴正吳提及四月下旬前往白宮,與美國總統川普見面之後,馬上就有六個州的州長找上門,積極向夏普招商,夏普也將投資逾8,000億日圓,在美國設立中小尺寸面板廠,客戶不只是手機廠,還要朝向高附加價值的車用面板、航太、太空梭等領域推進。


戴正吳特別強調,台灣是他熱愛的家鄉,但是目前沒有人來談招商的事宜,台灣不僅民間有反商情結,連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沒甚麼熱情在招商,戴正吳說,到目前為止,夏普都沒有感受到台灣政府有積極招商的意願。

戴正吳的感慨,完全凸顯了蔡英文政府對於經濟發展的重大盲點,蔡英文與民進黨的縣市首長們,熱衷於「經濟轉型」,將大量的精神投注在具有高度爭議性的鐵道建設,複雜且起步艱難的新南向政策、以及風電與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,卻忽視了身邊正在發生的重大投資機會。特別是在全球征戰的鴻海集團,蔡英文本人、以及她的團隊似乎刻意與鴻海等國內大企業保持距離,造成政府與龍頭企業各走各的路的奇特現象。

表面上,鴻海透過夏普投資美國、或者參加日本東芝半導體事業的競標,似乎都與台灣沒有直接的關聯,甚至因為郭台銘總是被藍營人士列為參選下任總統的黑馬,還淪為政黨競爭的負面因素。

但是,鴻海不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,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指標,更是台灣之光的具體代表,蔡英文政府積極協助郭台銘在全球擴張布局,透過鴻海「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」,絕對是突破藍綠障礙,爭取全民認同,激勵民心,一本萬利的最佳戰略。

政府可以協助鴻海的切入點很多,例如正在積極進行的東芝半導體競標案,目前有五大買主表達參加的意願,其中美國的威騰電子、美光、韓國的海力士、大陸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,都是東芝的直接競爭者;相較之下,與東芝有大量且長久業務關係的鴻海與全球第二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,與東芝有更為互補的合作可能,對東芝長期的發展更有保障。

蔡英文政府在東芝半導體的競標案上,最直接的協助是作為鴻海投標的後盾,鼓勵資金充沛的國內銀行、特別是公營行庫參加聯貸,協助鴻海與金士頓完成重要的跨國布局。

東芝半導體事業在今年331日才正式從母公司分拆,雖然半導體事業營收僅佔東芝集團的15%,卻提供了50%的獲利,財務健全,且具有重大關鍵產業戰略價值的事業,如果不是因為東芝被旗下的核電事業拖垮,半導體事業是不可能分拆出售股權的。

政府協助鴻海、金士頓、甚至其他台灣上市公司聯合參加東芝半導體的競標,不只是台日合作又一個新里程碑,在產業鏈上獲得進入NAND Flash的重大進展,台灣的銀行參加競標東芝股權的聯貸,財務上風險不大,還有提升銀行專業能力與國際聯貸的加乘效果。

曾經擔任世界先進半導體董事長的行政院長林全,對於國際產業整合的重要性知之甚詳,林全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員郭正亮提問:「是否後悔沒有及早推動鴻海合併夏普?」時曾經正面回答,這一類的國際產業整合應該要努力推動。林全說台灣有很多產品賣給韓國與中國,一旦景氣不好,對方就先削減台灣的訂單,因此在產業鏈上的結合與強化,是台灣科技產業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。

在戴正吳「冷冰冰」的抱怨之後,經濟部次長沈榮津立刻表達「將儘快安排時間拜訪戴正吳」,可能協助夏普在台灣設立分公司,銷售液晶電視的事宜。經濟部的反應雖快,卻還是給人隔靴搔癢的感覺,政府要抓的是產業戰略的高度,如果經濟部都搞不清楚台灣龍頭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何在,只會等因奉此做點官樣文章,這種部會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。

在全球產業競爭的版圖上,台灣的上市公司要維持強大的國際競爭力,不只是自身的技術要不斷突破,更要積極參與產業併購的活動,去年日月光與矽品合組控股公司的合併,或是未來台積電繼續投資設廠的選項,以及許多上市上櫃公司正在進行的投資與擴張計劃,甚至鴻海透過夏普對美國的面板廠,實際上都需要政府的協助。


我們再次強調,鴻海、台積電、日月光等龍頭企業,不只是一般的商家,這些龍頭企業的興衰,關係著數十萬個就業機會,牽動著產業上下游的未來,更是商業銀行與證券市場起落的命脈,還得外加國庫與數十萬名小股東仰賴著龍頭企業發放股息來過日子,政府對於龍頭企業絕對不能疏遠,更要積極協助龍頭企業的擴張,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。

留言